家风家教故事获奖征文之二
父亲的放大镜
放假回家,顺手给父亲带了一本关于“三农”政策的小读本。父亲很爱读书看报,每有好看的、实用的书报我都会带回来给父亲看。小读本只有32开纸大,字体小而密,看起来有点吃力。父亲翻阅了几页后突然抬头问我,“你知道哪有放大镜卖吗?”我一时没反应过来,“你要放大镜干吗?”父亲指了指手头的读本,看了看我,意思不言而喻:我看不清那些字了。我一惊,“你看不清楚了?”父亲似乎有点不好意思,笑着掩饰“不是很清楚了,不知不觉就变模糊了”。我难以置信,父亲才不过五十出头!
父亲出生于60年代,学生时代的父亲是我们村出了名的优等生,高考时却因一分之差被改写了命运。之后的大半辈子父亲就都在家耕田种地,养儿育女。恍然间,我才意识到父亲一把将我们举到头顶,玩“驾驾”的“骑马”游戏已离我们那么久远,他在灯下辅导我们学习的身影也早已模糊……顿时,儿时的记忆涌上心头,在脑海里澎湃。
父亲是一个善良勤俭,踏实做事的人,为了供我们兄妹读书,夜以继日地操劳着。记得无数个冬天的半夜里,父亲顶着彻骨寒风守在猪圈,把一头头小猪拎去母猪身边喂奶;到了三四月份黄瓜、豆角成熟的时候,父亲骑着一辆三轮摩托车,每天夜里十一二点到二十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卖菜,凌晨四点回来,六点钟又踏着清晨的露珠开始了田间的劳作。父亲像陀螺一样围绕着家,围绕着我们,一圈又一圈地永无休止地转着转着。有时有个头疼脑热的小病小痛从来不舍得休息,更不舍得花钱看病。父亲常常教导我们:要善良勤劳,脚踏实地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要勤俭节约,不要浪费;要真诚待人,凡事做到问心无愧。
父亲一直告诫我们:百善孝为先!要孝敬父母,尊敬师长,爱护亲人。父亲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爷爷走得早,剩下奶奶一个人,于是父亲便把奶奶从老家接出来,跟我们一起生活。奶奶牙齿不好,我们家的饭桌上经常出现的菜就是鱼,豆腐,鸡蛋羹这一类烂熟易嚼的菜。奶奶腿脚不方便,去哪里父亲都要跟着,搀扶着奶奶,生怕奶奶有什么闪失。
记得有一次,奶奶走了很长的路,腿脚有些酸痛。临睡前,父亲打来一盆水,拿来毛巾,让奶奶洗脸,待奶奶洗完后,父亲将水倒在脚盆里,又添了些热水,然后蹲下来身来,慢悠悠地给奶奶搓起脚来......奶奶显得有点不自在,掏出汗巾擦了把眼睛,缓缓地说:“你这么大了,不能再让你搓脚,怕人家笑话。”听了这话,父亲的手抖了一下,轻轻地说:“妈,再怎样大我还不是你儿子嘛,儿子帮妈妈洗脚,那是天经地义!”话语中流淌着无限的骄傲和亲昵......现在想来,父亲威严的背后,也深藏着无比的温柔,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父亲身上显得那么浓郁,又是那么朴素......
记得上学期间,但凡有家庭作业我们都爱找父亲指导,不管作业的难度多大、字体多小,对那时候的父亲来说都是小菜一碟,辅导起来游刃有余。那时候父亲在我们心里的形象无比高大,觉得什么事都难不倒他。高中以后,我离开父亲到外地求学,跟父亲见面的机会减少到每月一次。每次回家,父亲都不忘用他特有的方式激励我:“你要好好读书,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考上大学那年,当我拿着大学录取通知书递给父亲的时候,我再次捕捉到了父亲那一闪而过的炯炯眼神和被岁月刻下伤痕却笑容绽放的脸。是否我只顾着自己的学业,未曾关注过变老了的父亲?
直到今天,父亲让我为他买放大镜,我才发觉,父亲在教育我们成长,辛勤付出的同时,也不可改变地慢慢老去了。是岁月改变了父亲,而我却在父亲最好的时光里忽略了他!
想到这,我一把抢过那小读本,如学生朗读般,大声地一字一句地念给父亲听。父亲听得很仔细,仿佛回到了从前那个,在昏黄灯光下辅导我们学习的父亲,勤劳、孝顺,眼神炯炯。
犹豫了好久,我到底没为父亲买上放大镜。在心灵深处,父亲永远是能为我们遮风挡雨的坚强父亲!我愿意做父亲的放大镜,用自己的行动和努力,放大父亲身上的闪光点,把父亲勤俭、孝顺的优良家风发扬光大,一代一代传承下去。我那快要出生的小宝贝,你做好准备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