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海外版:自我革新让国企“更强壮”
今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多次作出重要部署,强调坚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在7月份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及日前召开的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都特别提到了国企改革,并强调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在此背景下,国企改革正提速进入快车道,各项工作开始在全国有序推开。
为了深入分析了解这一轮国企改革,本报自今天起,从内部改革、对外开放及党的建设3个方面推出《国企改革进行时》系列报道。
近期,国企改革话题持续升温,混合所有制改革、全国首单地方国企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央企重组案例不断出现……对此,专家指出,当前市场上出现的国企改革热点话题与新一轮国企改革积极推进密切相关,而随着国企改革主体框架的不断完善、十项改革试点的持续推进,国企改革将会不断显现成效。
改革框架基本形成
自去年《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这一国企改革纲领性文件出台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再到企业,国企改革开始在全国全面有序展开,改革进程明显提速。以《指导意见》为引领、以若干文件为配套的“1 n”政策体系已基本形成,累计出台18个文件。
“随着国企改革顶层设计文件的出台及‘1 n’政策体系的不断完善,应该说,国企改革的主体框架已基本形成。这将为国企改革各项具体工作提供重要指导,包括国企产权改革、完善国企治理结构及战略性重组等改革主线,以此为背景,国企改革推进的步伐将会更稳更快。”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剧锦文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事实上,一年多以来,在这一改革框架下,中央企业与地方国企改革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国资委副秘书长彭华岗此前指出,各地共已制定出台国有企业改革文件394件,国资委已取消或下放21项监管工作事项,废止政策性文件139件,各省级国资委共取消或下放462项审批事项。已有17个省(市)开展了分类工作,全国国有企业改制面已超过80%,中央企业所属企业中,股权多元化比例已达到67.7%。
就央企改革而言,央企数量已从2012年底的115家调整到目前的103家。根据国资委此前消息,仍有几组央企重组整合案例还在酝酿中,预计央企总数在年底前有望减至100家以内。
十项试点持续推进
在主体框架下,这一轮国企改革一大亮点就在于改革试点全面升级。专家指出,今年年初提出的国企“十项改革试点”落实计划较此前央企“四项改革试点”覆盖面更广且更有深度,这十项试点既包括了完善国企治理结构必需的董事会、经理人等部分,也包括了混合所有制改革、兼并重组及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并直面员工持股等改革难点,这都将有助于在改革重点难点问题上形成突破。
据国资委介绍,十项改革试点正加快推进,目前已明确了21家试点企业和5个试点省市的名单,一些试点成效已经逐步显现,各地共启动国企国资改革试点147项,已有50项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果。
具体来看,以央企兼并重组为例,下半年以来,央企重组持续升温,中粮集团与中国中纺集团、宝钢集团与武汉钢铁等重组案例相继落地。剧锦文指出,对央企实施战略性重组,一方面是推动去产能,做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另一方面则是要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国有资本利用效率,培育具有更强竞争力的企业。
而针对最近市场热议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发改委副主任刘鹤指出,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是深化国企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在电力、石油、铁路等关系国计民生和经济安全的重要领域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表现了推进这项改革的决心和信心。
务实啃下“硬骨头”
对于此轮国企改革,剧锦文指出,今年以来,国企改革在框架建设及具体操作方面都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这些成绩值得肯定。但与此同时,国企改革仍面临一些问题,如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引进的非国有股东缺乏积极性的问题;国企治理结构完善中,管理层的市场化选拔还未有效推开;国企信息披露不够充分,社会监督制约不足;国有资产监管缺位等问题。针对这些难题,接下来的国企改革还需重点解决。
国资委研究中心企业改革研究处副研究员周丽莎表示,未来,应以十大改革试点内容为基础进行深化,包括薪酬体制改革、产能过剩、僵尸企业、国有资本的投资结构调整,继续在这些方面加强工作落实。
工银国际研究部联席主管程实认为,本轮国企改革的关键属性是务实,从“1 n”的顶层设计到改革试点的执行,都是基于中国国情的务实选择,这是确保改革有序推进的前提。
“当前,本轮国企改革正从顶层设计过渡到实操阶段,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国有企业应模范执行各项改革决策,成为改革的主力军和先行者。”中国企业研究院首席研究员李锦表示,而且,需要强调的是,解决国有企业的问题,核心绝不是削弱国有企业,而是要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
本文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