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深入理解和把握经济高质量发展
内容提要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既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又同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根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发展理念、工作主线和经济体系三个层面勾勒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发展的规律性认识进一步深化,明确提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表明我国经济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发生了一系列新变化。不仅增长速度从高速转向中高速,而且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益型;不仅经济结构调整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举,而且发展动力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主要依靠创新驱动。所有这些变化,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会出现的现象,也是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必经过程。
发展阶段发生变化,发展理念当然要随之改变。在高速增长阶段,面对物质短缺,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是“有没有”和“有多少”,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规模和增速是核心的目标。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们关注并着力解决的问题已经转变为“好不好”和“优不优”,除了经济规模和增速,还将经济质量和效益纳入核心目标,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新发展理念是基于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客观实际提出来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紧牵住新发展理念这个“牛鼻子”,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上来。决不能再回到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论英雄的老路上去,决不能再回到以破坏环境为代价搞所谓发展的做法上去,更不能再回到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上去。
进一步看,新发展理念是一个整体,提出的要求是全方位、多层面的,并非只有经济一个维度,也并非只有经济增速一个方面的指标。对此,必须全面系统把握,让各方面形成合力。将新发展理念真正落到实处,要求我们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将其作为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融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
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在全面分析我国经济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治本良方,是培育增长新动力、形成先发新优势、实现创新引领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的主线,也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线。
供给和需求是市场经济内在关系的两个基本方面。供给侧管理和需求侧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个基本手段,需求侧管理重在解决总量性问题,注重短期调控;供给侧管理重在解决结构性问题,注重激发经济增长动力。在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会发生变化。在高速增长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总量问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需求侧,侧重于解决总量性问题和需求侧问题,通过需求牵引供给,增加经济总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问题是结构性问题,周期性、总量性问题虽然也有,但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侧重于解决结构性问题和供给侧问题,着力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现有供给结构、现有产品和服务功能,切实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打造新引擎、构建新支撑。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全面深化改革、落实新发展理念是相通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根本目的是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落实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核心是体制机制创新;最终目标是形成经济增长新机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就是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从生产端入手,增强供给侧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推动我国经济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坚持这一主线的同时,根据经济运行情况实施以逆周期调节为代表的需求管理,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良好环境和条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紧紧抓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集中精力推动我国供给能力更好满足广大人民日益增长、不断升级和个性化的物质文化和生态环境需要,更好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只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穿于经济发展和经济工作全过程,才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可靠的体制机制保障。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新的经济体系支撑。新发展理念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都要落实到经济体系建设上,并通过经济体系建设体现出来。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的迫切要求,也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工程。
随着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国民经济体系与新的发展阶段不相适应的矛盾日渐凸显。不仅要实现结构转型,提高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而且要实现动能转换,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蓬勃发展。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我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只有按照新发展理念要求,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才能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焕发新活力、迈上新台阶。
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由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各个层面、各个领域的相互关系和内在联系构成的有机整体。这一体系涵盖的内容相当广泛,包括创新引领、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彰显优势、协调联动的城乡区域发展体系,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发展体系,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全面开放体系,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经济体制。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一方面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将以上几个体系作为一个统一整体,一体建设、一体推进;另一方面要求坚持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办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推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和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着力点必须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不仅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要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而且作为实体经济血脉的金融也须全面提高为实体经济服务的效率和水平。这也意味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基础上的发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全力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这个基础工程,把注意力集中到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经济增长动力上来。将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落到实处,需要将其作为关系战略目标和主攻方向的基础性、支撑性要素嵌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中,并赋予其“四梁八柱”地位。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和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相互关联的统一体,具有一以贯之的内在逻辑,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以这三个方面为重点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框架,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质量发展的思路、方向和着力点,夯实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推动我国经济在实现高质量发展上不断取得新进展。